【Feature】Violet Indiana —— 音樂從不相逢恨晚

(原文刊登於2002年《mcb》,現稍作修訂)

我們一生中會遇上無數人無數事,但有幾多能令你在那一刻專注停下凝視、珍惜?雖然以上皆是老掉了牙人生道理,可每天仍繼續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所謂相逢恨晚、甚麼塵世間最痛苦,就是這樣子不斷重複上演。

所以,我很慶幸,在音樂範疇內,這種悲劇通常不易發生。縱使你曾錯過某些精彩音樂,請不要自怨自艾,不妨樂觀一點,努力尋回這些音樂的實實在在記載,CD、黑膠、錄音帶……我相信,只要有心,終有一天,美好的音樂真是可以失而復得的。

從聽到Violet Indiana最新推出的《Casino》專輯的開場曲《Jailbird》那一刻,我已深深知道,過去一年,我實在完全忽略了這隊由Cocteau Twins與Mono成員組成的2人組合,所帶來的美妙音樂。

Violet Indiana《Jailbird》Audio

對我來說,《Jailbird》是那種一見鍾情的歌曲,而且不止是一見鍾情那麼簡單。聽著Robin Guthrie(前Cocteau Twins結他手)一手游離虛浮的電結他彈奏、Siobhan De Mare(前Mono主音)輕柔如羽毛的歌聲,兩者跟歌曲中那彷如一瀉千里的副歌旋律,配襯得天衣無縫。一見鍾情往往是一瞬即逝的感覺,但當我按下Repeat掣不停播放《Jailbird》,越聽著,我越相信這不是一剎那的感覺。

《Casino》其實是Violet Indiana的新曲加細碟B-side精選專輯,去年他們已推出了處女大碟《Roulette》,只不過我沒有好好珍惜,要到這張《Casino》,我才曉得真真正正去了解Violet Indiana的音樂,雖然有點後知後覺,幸好一切沒有來得太晚。請原諒我這篇遲來的Violet Indiana專題。

Cocteau Twins,上世紀80年代經典名字、4AD唱片公司招牌樂隊。他們的音樂,可能你比我還要熟悉;Mono,90年代曇花一現組合、被樂評歸納為「後Portishead」的Trip-Hop族群、曾有過一首出色的《Life In Mono》細碟。殊途同歸,Cocteau Twins與Mono在90年代末,還是走上解散之路。打後,Robin Guthrie與前隊友Simon Raymonde專心打理他倆開設的音樂廠牌Belle Union,但同時Robin也希望另組樂隊,繼續創作音樂。在友人介紹下,Robin和Siobhan De Mare一拍即合,組成Violet Indiana。音樂上由Robin主控大權,Siobhan則親自唱出她筆下一闕闕歌詞。

說來有趣,當初Robin與Siobhan商量組合命名時,曾各執一詞。Siobhan說Violet,Robin說Indiana,爭持了一會,便決定合而為一,採用Violet Indiana這個名字。事實上,Violet Indiana的音樂,正正是由Robin與Siobhan二人產生的化學作用而成。從一開始,Robin獨一無二的飄逸電結他彈奏,早已成為Cocteau Twins的標誌;從一開始,Siobhan天生麗質的嗓子,實令Mono的溫暖電子音樂更添唯美。如今這兩人走在一起,也許我應該更早預計得到,Violet Indiana的音樂一定很精彩。

除了《Roulette》大碟外,Violet Indiana也曾推出過3張細碟,十分勤力。《Casino》這張由美國廠牌Instinct Records發行的精選專輯,便輯錄了大部份細碟背面作品,希望它們不會變成滄海遺珠。

如果真是滄海遺珠,那麼收錄在《Special》EP內的《Jailbird》,便是當中最亮麗的一顆……似乎我已將所有讚美給予這歌;但我不會偏心,同出現在這EP內其他作品,也一樣精彩。《Sky》是首實實在在的Ballad,Siobhan唱得沉著,就連Robin的電結他掃撥也清晰得多。《Poppy》回歸基本,只有簡單電結他、低音與歌聲,份覺幽暗落寞。《Chapter Three》則是另一驚喜,旋律充滿高潮起伏,末段的電結他Solo,更令我想起Shoegazer年代的動聽Noisy Guitar回憶呢。

聆聽Violet Indiana,欣然Robin的電結他仍是別來無恙,飄逸得令人動容。反而Siobhan的聲線已不再是Mono時期的嬌美,卻多了一份包容,也多了一份滄桑。於是你可以發現,Siobhan既一如以往在《Jailbird》、《Torn Up》等曲中唱至飄浮往天空裡去;一時又轉調,激昂地唱出《Chapter Three》、《Silent》;來到《Purr La Perla》,歌聲中又充滿傷感情懷,完全收放自如。我不會把她和Cocteau Twins主音Elizabeth Fraser比較,但我同意Robin說,Siobhan在Violet Indiana的多元化兼成熟演繹,確令人想起Shirley Bassey。

幾首新曲中,《Bang Bang》活脫是Portishead後期的詭異氣氛風格,Siobhan也順理成章換上一副鬼魅唱腔。《Ne Me Quitte Pas》改編自已故法國歌手Jacques Brel歌曲,卻教人覺得更像是他們原創。沒錯,一種只屬於Robin與Siobhan的音樂種類已成形,Violent Indiana比Cocteau Twins感情更豐富多變,比Mono感覺更溫婉實在。但從專輯附送的《Killer Eyes》Music Video(組合處女細碟作),又看到Violent Indiana的音樂,也可以滿帶神秘的戲劇性色彩,耐人尋味。

Violent Indiana《Killer Eyes》MV

因為《Casino》這張專輯,令我終不致錯失Violet Inidiana同樣優秀的《Roulette》處女大碟。由開場曲《Air Kissing》的點點爵士味、《Feline Or Famine》的夢幻鄉謠曲調、《Sundance》的浮游激盪、《Poison Gorgeous》的細膩情感......到完場曲《Killer Eyes》的電影感,無一不讓人沉醉其中。我想,失去了Cocteau Twins、失去了Mono,固然有點可惜,但現在我們有Violet Indiana代替。我很高興,原來美好的音樂,真是可以失而復得的。

Violet Indiana《Casino》(2002)
Violet Indiana《Casino》(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