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日看見Social Media介紹The Smiths經典金曲《How Soon Is Now?》,一下子腦海返回舊時,回想起當日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曲的震撼。Johnny Marr張牙舞爪的電結他貫穿全曲,非常凌厲亦非常霸道,跟Morrissey筆下自卑萬分的歌詞,形式強烈對比。
戲劇性反差,從來比平鋪直敍更吸引。因此,《How Soon Is Now?》雖然一開始只是B-Side歌曲(收錄在1984年面世《William, It Was Really Nothing》細碟內),最終卻成為史密夫其中一首最佳作品,更曾多次入選甚麼百大搖滾金曲名單。近年老摩及老尊尼各自On Tour,仍會食老本繼續玩奏此曲,一起高呼British Rock Never Die。
當年《How Soon Is Now?》何解震撼人心?年輕時候的我們,通常比較膚淺,覺得老摩嘅歌詞,完全講中每一位失敗者的心聲。「I am the son and the heir of a shyness that is criminally vulgar」。你看看老摩將我們形容得何等淒美?其實不過是一班去夜店但不敢追女仔最終自己一個回家睡覺的無能用者。某程度上,《How Soon Is Now?》跟美圖秀秀無分別,同樣自欺欺人,簡稱自戀者。
當年的中二病失敗者,沒甚麼渠道發泄;音樂、電影便成為我們寄情所在。今天Social Media當道,任誰都可以上網發表任何意見,就算你不愛寫字,都懂得打字,語音輸入一樣OK。於是每個人日以繼夜出Po留言,發表真知灼見,以自己為世界中心,盡情鄙視身邊一切,將中二病發揮到淋漓盡致。
不過,並非每個人好像老摩般有才華。你的文字,你的意見,轉眼便成為過眼雲煙,最終化作大數據Database一堆數字,方便Algorithm / A.I.分析,然後再派一大堆猜你喜歡的極端刻薄內容,引導你繼續留言挑機、繼續發泄不滿、繼續自戀。所以今天,我們已唔太需要另一首《How Soon Is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