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d Seven《A Maximum High》

上世紀Britpop年代,不少英倫樂隊大行其道,部份甚至成功反攻美國。不過多未必精,對我來說,那時候很多樂隊、專輯和歌曲只停留在好聽的階段,卻未到觸動的層次。可能因為大部份Britpop樂隊一是力sell自信爆棚,一是力圖美化傷感。沒錯,他們就是差那麼一點點。不過當然有例外。

Shed Seven從一出道,已被歸納為Britpop樂隊,更有一個都幾核突的外號「Oasis Junior」。他們在1994年推出的處男作《Change Giver》,算是一張水準尚可的專輯,談不上很突出。惟當中一首《Mark》,入面一段很The Smiths的歌詞:「Lover, I wanna swap you for another and another. We could mate, we'll make great lovers」,隱約預示樂隊日後重要取向。

1996年,Shed 7第二張專輯《A Maximum High》,是他們商業成就最高專輯;碟內四首細碟全打入Single Chart Top 25,其中《Going for Gold》表現最佳排第8,也是樂隊史上唯一一首Top 10細碟。這是一首很typical的Britpop歌曲,論流暢悅耳爽勁,的確不遜色於Oasis,末段Brass Section跟電結他並駕齊驅演奏,是另一種觸動人心的感動。歌詞談及與朋友既遠且近的疏離感:「Time and time and time again, are you here for my pleasure? Or are you going for gold?」這份自省,跟Oasis的自信,無疑是兩個世界的人。

Shed Seven《Going for Gold》MV

音樂上,Shed 7也突飛猛進,編曲豐富了許多,電結他彈奏一時可以好「行」,一時又溫柔細膩。Shed 7的Paul Banks,絕對是Britpop年代被忽略的出色結他手。他在《A Maximum High》內的表現,簡單四個字形容:揮灑自如。這方面真有點The Smiths的Johnny Marr風格。

那麼主音Rick Witter筆下歌詞,又是否像Morrissey?我想,他文學修養不及Moz,但二人歌詞共通點都是充滿自省自卑自憐。不同於Moz / The Smiths,Shed 7比前輩多了一份自大(不是自信),用來掩飾他們的中二病。簡單一個例子,《Out by My Side》講毒男走去煩女神,明明對方不理你,你仲夠膽死唱「How can you stay lock inside? You should be out as my bride」?似唔似《大時代》一幕,丁蟹俾玲姐拒絕後,佢隨即自圓其說,仲癲到話要同玲姐結婚?

Shed Seven《Out by My Side》Audio

Shed 7就是在無窮自大背後,藏著無窮自卑,簡稱自欺欺人。這份中心思想,也和他們的音樂風格perfect match。芸芸Britpop樂隊之中,我認為Shed 7是最能坦誠面對自己的一隊。

有冇搞錯?自欺欺人,都算坦誠?我認為是的,因為這是藝術表達手法的一種。說回「Oasis Junior」這稱號,Shed 7當年憑《A Maximum High》的高水準表現,早已搣甩這核突稱號。當然他們的商業成就跟Oasis相比,係蚊髀同牛髀,不過人比人比死人,最重要還是做回自己。說來Oasis的Noel Gallagher後來入唐寧街見首相,然後當無事發生,也是自欺欺人,但此等行徑,明顯並非藝術表達手法,而是搖滾叛徒所為。

Shed Seven《A Maximum High》(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