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yes從來不是商業主流樂隊,不會令大部份人一聽愛上;但只要你一聽,已聽得出他們並非一般層次樂隊,或可直接用廣東話「好堅」來形容。
我第一次聽Green!Eyes是何時?大概在十多年前吧,那時應是因為樂隊已故低音結他手哲毓同屬Tizzy Bac成員而留意他們;那時在Youtube看到《Animal Suit》的Rooftop Live Session版本——Rooftop即是Green!Eyes主腦老王(王昱辰)家中錄音室Rooftop Audio的名字。
《Animal Suit》這個Live版本的拍攝手法,令我想起日本樂隊Clammbon的《Re-Clammbon 2》。同用上多組鏡頭,聚焦拍攝眾成員及客席樂手的演奏;透過影像,將《Animal Suit》一曲的能量放到最大,中段的轉折位演奏(由02:25開始聽),相信是流行音樂史上其中一段最精彩的過門。
其時Green!Eyes有零零星星推出一些EP及單曲,但當年網購仍未發達,在香港較難買到;他們2015年來香港Hidden Agenda的音樂會,我也不知何解錯過了。後來到2021年風籟坊復出發表《Demo 丙》,背後監製正是老王,那些結他音色如此原始及原汁原味,可得歸功於老王的錄音室功力。
在台灣樂圈,老王已是極具份量的監製和錄音師。他的錄音室,亦由Rooftop Audio變為MoriSound Studio。忙於為其他歌手樂隊製作之餘,數年前Green!Eyes也告回歸,斷斷續續有過數場演出;2023年發表了新歌《I See You From Afar》,去年年初就為慶祝樂隊成立20周年,在The Wall演出一場。
不過,這一切總覺不太夠喉,相信老王也如此認為。於是在去年夏季末到秋天,老王老遠跑去英國,以快刀斬亂麻方法,獨力錄下Green!Eyes回歸專輯《Stigma》(的大部份歌曲),回台灣後再請來樂手好友們加上色士風及大小提琴等,完成了這張2024年和2025年之間的精彩之作。
老王在社交平台談到《Stigma》緣起,第一句便提到哲毓。而我自己也滿期待Lawrence日後會寫出甚麼作品來懷念Martin Duffy。對熟悉老王的朋友和Fans而言,《Stigma》有著重大意義。不過這篇文章,我希望以不太認識他和Green!Eyes的樂迷為對象,真心推介這張專輯給你們,它值得讓更多人聽見。
熱愛搖滾的朋友,可先由專輯第四首曲目《The Cure》聽起。充斥全曲的琴音與電音,以及中後段加入的Free-Form色士風演奏,其實骨子裡盡是搖滾靈魂。如果你堅持無電結他不歡,《The Cure》現場版,你一定聽得淋漓痛快。「Come on, come on, karma come up」,其實《The Cure》的旋律也非常Catchy呢。
緊接《The Cure》的《Autism》,就真的以電結他主導,既重型又豪邁,可會令你回到90年代的美好時光。還有《Shallow》,請來洪佩瑜合唱,旋律很有長青調子,越聽越有味道,是非常高質的Alternative Pop,就如老王所言,這歌是這張專輯的入門。歌曲中的結他音色,可會令你想起哪隊樂隊?
如果你聽完《The Cure》、《Autism》及《Shallow》三曲感覺很不錯,Green!Eyes這張新專輯,相信你一定會喜歡。再從頭聽回碟內第一首《The Fall et Battery》,罕有地以鋼琴Ballad開場,一開始已殺個措手不及、帶領聽者進入傷感狀態;惟至中段曲風一轉,彷佛變成另一首歌曲。當日自己第一次聽時候,已幾可肯定《Stigma》絕非一般專輯,它就跟Green!Eyes以往作品一樣,一切循歌者的感覺游走,從不向主流妥協。
這種形式音樂,絕不會吸引大多數人眼球,但總會有一班知音人愛煞。我個人非常喜歡點題曲《Stigma》的悠然,謝明諺的色士風吹奏尤其出色;他的出現,還有老拍檔周頌玥的大提琴(以及其他參與樂手),皆令專輯中的老王,並非孤單一人。
我的心水選曲,還包括《Grey》和《The Greatest》,彷如開場曲《The Fall et Battery》延續,在同一首歌曲中包羅多種音樂風格 —— 平時我們說折衷主義,通常是用一整張專輯去呈現,但老王/Green!Eyes厲害之處是,他只需用一首歌的時間已可做到。
Green!Eyes的《Stigma》,就如碟內《The Greatest》歌名所言,真是一張偉大專輯;而內裡收藏的細密情感,就要你找回Green!Eyes昔日的歌曲聆聽、重頭認識樂隊和老王的歷史多一點,才能明白了解。不過這一切都是後話,最重要是《Stigma》已在這裡,靜待全世界每個角落的知音人,發現它在黑暗中閃耀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