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在2003年《mcb》,現版本稍作修改)
(承上文︰Felt 10年音樂長征(上):We'll Be The Softest Lace On Earth)
結他手Maurice Deebank離隊後,Felt正式步入第二階段:他們由Cherry Red轉投另一獨立廠牌Creation。鍵琴手Martin Duffy也正式接替Maurice地位,成為Lawrence背後、樂隊真正的音樂主導者。
但和Maurice不同的是,Martin並不積極參與音樂創作,甘心成為Lawrence的左右手。因此後期大部份Felt的作品都是由Lawrence一人創作;Martin、鼓手Gary Ainge及後來正式加入樂隊的低音結他手Marco Thomas,則緊守編曲及演奏崗位。
Lawrence雖然獨攬大權,但其實他也常給予Martin大量音樂空間,讓他可盡情發揮其一手行雲流水的鍵琴彈奏,不然怎能留得住Martin這位天才?後期Felt細碟背面不少「靚到暈」的鋼琴樂章,便統統出自Martin手筆。轉投Creation後推出的《Let the Snakes Crinkle Their Heads To Death》(註︰後來的Reissue版本易名《The Seventeenth Century》),是Felt第一張純音樂專輯,Martin的鍵琴已提升至主導地位,Lawrence的結他則退至背後純作伴奏。
繼後的《Forever Breathes The Lonely Word》,可說單靠Martin的搶耳鍵琴彈奏來帶起整張專輯。再來到《The Pictorial Jackson Review》一碟,Lawrence更索性將唱片其中一面交由Martin全權創作及演奏(註︰後來的Reissue版本抽起Martin創作的2首純音樂,換上《Tuesday's Secret》另一版本及《Jewels Are Set In Crowns》。前者原版收錄在細碟《Space Blues》背面;後者為從未發行作品,但Lawrence繼後的樂隊Denim將此作重新灌錄成《Ape Hangers》)。
Martin的出色表現,也解釋了當日Lawrence何解放心讓Maurice離隊。他的鍵琴,儼然已取代Maurice的結他,成為Felt獨一無二的音樂標記,當然還有Lawrence的唱腔。不過來到後期,他已漸漸改掉昔日的喃喃自語演繹,而開始認認真真唱起歌來。譬如《Poem Of The River》、《The Pictorial Jackson Review》的A Side,以及最後一張《Me And A Monkey On The Moon》,都是Felt比較「正常」的流行風格專輯。
正常,那只是局部而言。事實上,Creation時期的Felt,行徑比Cherry Red時期更「不正常」。他們可以在經過《Ignite The Seven Cannons》專輯初嘗商業成功滋味後,推出一張毫無商業價值的純音樂專輯《Let the Snakes Crinkle Their Heads To Death》;《The Pictorial Jackson Review》的A、B兩面帶來截然不同的兩種音樂風格,還以為印錯了唱片;樂隊第9張專輯《Train Above The City》中,Lawrence主動放棄創作大權,交由Martin及Gary玩奏出一張Light-Jazz風格唱片,他只負責替歌曲命名,藉此質疑「樂隊是否一定由主腦負責創作」。實在非常有趣,想問當年,有幾多獨立樂隊夠膽推出純音樂專輯?而且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爵士音樂?
不明白Felt及Lawrence的人,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只是「標奇立異」玩另類,或為其10年計劃而馬虎湊夠10張專輯數目。但其實多年來Felt曾創作過不少純音樂,因此推出純音樂專輯,絕對有跡可尋。試聽聽《Let the Snakes Crinkle Their Heads To Death》內那些簡短美妙的樂章,你會發現,Felt很擅長捕捉一剎那的音樂美感。樂曲雖短,卻能婉然停留在聽眾腦海裡,歷久不散。
可短也可長,Felt在駕馭長篇曲目向來有一手,我永遠不會忘記《Poem Of The River》專輯中,《She Lives By The Castle》與《Riding On The Equator》兩曲精彩的長長Fusion演奏。他們非像Progressive Rock樂隊般賣弄技術,而是透過隨心所欲的音樂編排,嘗試表達人類高低起伏的複雜情感。而Felt後期推出的2張細碟,《The Final Resting Of The Ark》的神秘陰沉氣氛,以及《Space Blues》的實驗懷舊電子,就當年Indie樂壇而言,都是甚破格的作品,當然也照舊叫好不叫座。
1989年,Creation沒有財力為他們發行最後一張專輯《Me And A Monkey On The Moon》,但在Lawrence堅持下,最後樂隊回歸Cherry Red旗下的分支廠牌él,專輯也順利在90年代來臨前推出,同時標誌著Felt的10年計劃圓滿達成,然後解散。回看Felt的10年音樂歷程,他們曾玩奏過多種音樂風格,但無論歌曲是長是短、有主唱沒主唱,都不約而同散發著一種Felt獨有的「情感樂章」魅力,跟樂隊的名字非常相襯。
也許在很多人眼中,Lawrence和Felt永遠是那麼曲高和寡、孤芳自賞。也許吧。Lawrence自己卻一直認為Felt的音樂如白開水般平淡,沒有甚麼特別;但在平淡中,我清楚感受到Felt的與眾不同,以及Lawrence那從不固步自封的執著音樂態度。他們應當是80年代,以至全世界最偉大的樂隊。只可惜,現存這個世界如此差勁,他們來不及改變世界,便化為一抹輕柔色彩,最終只能在大時代留下一個淡淡印記。不過我相信,這世上一定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清楚看見Felt。
《Let the Snakes Crinkle Their Heads To Death》(1986)
一張極簡短(全長不過20分鐘)、帶點爵士味的純音樂專輯,幾乎每曲都擁有上乘旋律,時而輕快時而低調,Felt的純音樂極致表現。
《Forever Breathes The Lonely Word》(1986)
請回老拍檔John A. River監製,帶來8首由Martin的鍵琴演奏作主導的流行曲(封面更由他掛帥上鏡),是Felt首張沒有純音樂曲目的專輯,也是不少人心目中Felt最佳唱片。
《Poem Of The River》(1987)
重拾首2張專輯的6曲精簡架構,長短曲目皆有,而且首首皆精,樂隊眾成員也有機會輪流發揮,是Felt水準最平均、合作性最強的專輯。
《The Pictorial Jackson Review》(1988)
原版A Side是Pop Side,包括8首Felt典型的3分鐘流行曲;B Side是Duffy Side,由Martin獨力演奏2首一長一短的黑暗樂章。
《Train Above The City》(1988)
交由Martin與Gary二人合作的高水準爵士專輯,濃濃的酒廊Light-Jazz味道,輕盈而優雅。音樂無分界別,Indie-Pop樂隊都可以玩爵士!
《Me And A Monkey On The Moon》(1989)
Felt的10年計劃最終回。音樂上無甚特別,但Lawrence筆下歌詞內容處處流露他對樂隊過去10年的情懷,以及對90年代的新展望。90年代,他以Denim名義回歸,音樂非常出色,可惜商業成就同樣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