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Mono —— 誤會嘅美麗

(原文刊登於2001年《mcb》,現稍作修訂,並改成粵文版本)

面對這個束手無策嘅世界,我常常抱有一個觀念,就係我哋人生路途上一切所遇所見,全部皆屬偶然,壓根兒唔到渺小嘅我哋選擇。但拿一面鏡子睇清楚,其實所謂偶然,無論係出奇不以然地令你驚喜,又或者只係普通不過嘅既定程序,一切一切都有追溯原因。偶然,就像被從前一件一件本屬無關痛癢嘅事情連鎖緊扣著,之後很自然地洐生出來。

《Life In Mono》、我喜愛Post-Rock、一個朋友、《音樂殖民地》(mcb)第180期、助聽器唱片店,當呢一堆人物事件串連起來,便構成我誤會地遇上、後來愛上Mono呢隊日本樂隊嘅原因。

好少聽日本嗰邊嘅音樂,認識亦好淺薄。對上一次,可能已係去年Damon & Noami同日本樂隊Ghost合作嘅大碟吧。但Mono的確教我眼前一亮,4位東京青年,玩奏嘅正係近年瘋狂愛上嘅Post-Rock音樂,而且更玩得非常出色,從第一次聽到佢哋處男大碟《Under The Pipal Tree》開場曲《Karelia (Opus 2)》時,我已如此認為。

Mono《Karelia (Opus 2)》Audio

嚴格嚟講,《Karelia (Opus 2)》一曲只用上Post-Rock嘅重覆和弦基本架構,嗰啲層層疊疊嘅失真電結他彈奏、嗰份低調噪音美學,再加上充滿節奏感嘅低音及鼓擊,Mono處處卻令我想起Shoegazer年代嘅動聽Noise-Pop;但係,係無旋律主唱嘅Noise-Pop。如果當年嘅Noise-Pop樂隊生存下來,佢哋而家嘅音樂,相信會同Mono呢首長達12分30秒嘅《Karelia (Opus 2)》差唔多。

除咗知道Mono嚟自日本東京,我對樂隊其他背景資料可說一無所知。為咗寫呢篇樂評,我上網搵到佢哋嘅官方網頁,知道《Under The Pipal Tree》經由John Zorn嘅唱片公司Tzadik作全球發行,不過樂隊組成同歷史等基本資料仍然欠奉,無所謂啦,也許保留一點神秘感更好,好讓我可以將心神專注放在Mono嘅音樂上,好純綷好直接嘅一次聆聽經驗,我喜歡呢一種感覺。

《Under The Pipal Tree》內散發著嘅,係好典型嘅Post-Rock / Noise Guitar / Slow-Core音樂氣息。唱片宣傳字句形容佢哋嘅音樂源自John Fahey、Sonic Youth、The Grateful Dead等,當中我只聽過Sonic Youth。講返唱片內一曲《The Kidnapper Bell》,經過前半部冗長氣氛營造之後,末段卻轉折成一段段張牙舞爪嘅失真電結他彈奏,的確甚有Sonic Youth風範,2位結他手Goto Takaakira同Yoda嘅技術實在不錯;但另外2位隊員,Tamaki一手玲瓏浮凸嘅跳脫低音彈奏,以及Takada Yasunori鼓花四濺嘅鼓擊,卻為Mono嘅長篇純音樂樂章提供源源不絕後勤節奏動力,好讓Goto Takaakira與Yoda二人可安心喺前方,盡情操控2支電結他所帶來無限嘅音樂能量。

Mono《The Kidnapper Bell》Audio

《Jackie Says》與《Error #9》俱屬典型循序漸進式嘅Post-Rock樂曲,前者由沉鬱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張力,再次令人陷入萬劫不復嘅深淵中;後者從溫婉前奏過渡至Ambient結他環境,再突然推演至由失真電結他交織而成嘅一片茫然空洞氣氛,呢一種類別音樂,我啉可能已喺其他無數Post-Rock樂隊嘅唱片中聽過唔少,但好奇怪,Post-Rock係一種好奇妙嘅音樂,初聽你會對佢嘅過份重覆性吃不消,但接受之後,你總會喺每首亦差不多曲式嘅後搖滾樂章中,找到各自不同嘅聆聽感受。我相信最大原因係,好多時候Post-Rock都無旋律無歌詞,一切純以音樂出發,隨意讓聽者心神領會。我聽Mogwai、聽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聽甜梅號、聽Flowchart,以至聽Mono,都有唔同體會,佢哋係流著同一樣音樂血脈,卻由此擴散成唔同音樂情感。我越來越覺得,Post-Rock係一種真正打破地域界限嘅大同音樂。

無疑,現階段Mono嘅音樂駕馭能力,仍未能完全得心應手。從某些樂章片段中,可聽到佢哋嘅表現有啲刻意著跡及步履凌亂,但咁樣更凸顯Mono嗰份不顧一切嘅青澀本性,一份只屬於年輕樂隊嘅動人情操。試聽聽《Op Beach》,低緩嘅電結他與綿綿嘅低音,彷似有無窮無盡說話,溜到咀邊,但最後仍無講出嚟,係一首令人神傷嘅樂曲。

同樣傷感嘅《L'America》,來到中段,一股山雨欲來嘅氣勢正迫近之際,還以為可藉此抒發所有不安不快,Mono卻刻意將呢份爆發力硬生生地收回,讓所有不安不快一下子塞回心裡,最後仍要自己一個人承受,令人難以感覺淋漓痛快,但亦令呢首樂曲更形沉重。完場曲《Human Highway》同樣一脈相承,更要命係加入肝腸寸斷嘅大提琴伴奏,千言萬語嘅傷感,被重重電結他苦苦壓抑著,無限痛苦但美麗。

Mono《Human Highway》Audio

越聽著Mon呢張出色嘅《Under The Pipal Tree》,越令我感覺美妙沉醉,當然仲有一絲絲傷感……忽然想到,偶然地遇上Mono,這事情固然非我所能控制選擇,但既然我喜歡他們的音樂,其他一切早已沒有所謂。如果活著嘅意義就喺過程入面,何苦我哋仲要追究世上所有事情嘅洐生原因同終極意義呢?

我有位朋友,最近喺收音機聽返英倫二人組合Mono數年前一曲《Life In Mono》,發覺好鍾意好鍾意呢首淒美電子歌曲,亦讓我從幾近遺忘嘅記憶中,尋回Mono那溫暖流麗嘅電子音樂 ——《Life In Mono》、《Slimcea Girl》、《High Life》……所以當我見到《音樂殖民地》第180期助聽器唱片店嘅廣告入面,赫然發現Mono有一張喚作《Under The Pipal Tree》嘅唱片推出時,心想莫非係佢哋久休復出新作?嚟到助聽器,先知道係一場美麗嘅誤會,發表《Under The Pipal Tree》嘅Mono,原來係嚟自日本嘅Post-Rock樂隊,同英倫嗰隊Mono只係同名字而已,但好奇心驅使下,仍試聽唱片開場曲《Karelia (Opus 2)》......之後故事怎樣,讀完呢篇文章嘅你已知道吧!

Mono《Under The Pipal Tre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