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九歲的我》—— Stains on a Decade

呢兩日,《給十九歲的我》在我城出現龐大流量爭議。我有入場睇呢齣紀錄片,在讀完字字研究所 《成年人的謊言》一文後,覺得自己有啲嘢想講。

《成年人的謊言》一文中,提及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宮部美幸嘅長篇小說《所羅門的偽證》,當年我有寫過呢本書書評,發現同所長想法不謀而合。重讀自己文章,《所羅門的偽證》的確同今次《給十九歲的我》爭議有好多雷同︰「點解小說(我哋社會)入面有咁多廢柴成年人,唔去好好處理事情不突止,仲成日講大話,卻從來無諗過點去保護學生。」而小說入面一眾年輕學生眼見大人無能,決定用自己方法去處理,「可謂對成年人世界種種偽善,作出最嚴厲嘅批判,同時亦帶出年青人被迫提早成長嘅唏噓!」

學生重要﹖定係電影重要﹖對作育英才嘅校長老師,呢個本來係一條唔使諗、即刻答嘅問題。如今《給十九歲的我》總算暫停公映,但無論後續發展會點,電影已喺大時代入面留下一個印記,呢樣係無得再返轉頭。正如「B鏡流行世界自由connect」Facebook版主李照興之前一篇評論《給十九歲的我》文章所言︰「重點是它的在場,而且在無比重要,不能再重複的香港關鍵歲月,它,就在那裏。」呢個論點,我仍然深感認同。電影入面除有李慧詩,其實仲有袁國勇出場,佢當日所講一段說話,無疑兜巴兜巴刮落2022年嘅佢度。

而更弔詭係,《給十九歲的我》今次爭議,亦同樣兜巴兜巴刮落學校同導演塊臉度,彷佛電影自己有生命,用行動嚟否定自己嘅存在。不敢斷言Everything is wrong,但肯定Something is wrong。但爭議背後嘅最後真相係點?真係要當時人先知道,要問問自己心入面個椰殼,究竟你為人師表 / 拍電影嘅初衷係乜?當然如果你早已習慣自欺欺人,就唔好浪費大家時間聽你廢噏喇。

宮部美幸《所羅門的偽證》:年青人被迫一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