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睇《填詞L》,因為讀書時候我同電影主角羅穎詩(及導演黃綺琳)一樣,好鍾意改歌詞。後嚟亦曾嘗試跟音樂人合作佢曲我詞,又參加過填詞比賽。唔少人都認為自己嘅人生獨一無二,但彼此總有共鳴交集點。
《填詞L》其實透過乍似冷門嘅「我要做填詞人」題材,呈現Cantopop主流樂壇生態,尤其係多年積集落嚟嘅「詞大於曲」現象,相信大多廣東歌歌迷傾向留意歌詞多於旋律編曲,旋律只需去到Chrous要易記易唱便可,編曲更係近乎完全無視,《填詞L》集中只講歌詞,確係聰明之舉,唔通而家呢個世代仲有人會拍「我要做歌手」如此老土題材咩。
《填詞L》唔難睇,亦處處感受到黃綺琳踎低起身填詞魂嗰份執著,直到今天心仍未冷,所以佢決意自資拍呢套電影,唔單止係行為藝術,直情係玩命藝術,讓生命衝開一切。
自問都鍾意研究歌詞,以往人生亦經歷過《填詞L》某些情節;但奇怪地,我未能完全投入電影其中,睇完之後更有點納悶 —— 明明電影係關注小眾志趣志業,但主角不斷努力想成為主流填詞人,填嘅亦係大路Cantopop流行曲歌詞,兩者加起來總覺怪怪咁,我唔知點形容,或者好似你好Niche咁講緊一啲好Popular嘅嘢,對我嚟講充滿違和感。
當然呢個係我個人問題,唔關《填詞L》事,但可能關達明一派事。以歌詞做例子,記得當年第一次聽到達明嘅《愛煞》,實令我耳界大開 —— 全曲歌詞只得四四一十六個字,點解可以咁短?仲要不停Loop住唱?後來聽歌聽得越多,我漸漸明白到:點解唔可以咁短?流行曲,一樣可以充滿變化玩味,唔一定只得來來去去嗰幾種Formula。而Band Sound,就係最鍾意打破呢啲Formula。
《填詞L》主角好鍾意填詞,但唔一定要做填詞人,佢可以去夾Band。電影中我認為最有趣一幕,係羅穎詩同三位女同學偷偷走入音樂室,玩奏佢哋原創歌曲《家常便飯》,有人作曲有人填詞有人彈琴有人主唱,各司其職。大家Jam吓Jam吓,會俾意見改歌詞改旋律改唱法,其實就係夾Band雛形,如果佢哋搵埋學校結他男神,以及後來成為唱作歌手嘅寸友合組六人樂隊,應該會幾好玩(事實上電影刪剪片段亦真係有拍主角幻想男神隊Band搵佢填詞)。
不過呢,喺香港夾Band,更難搵食,所以當我無講過啦。
P.S. 我個人較喜歡Ansonbean唱嘅Demo版主題曲《填詞魂》,編曲只得一支結他一把Vocal,好有簡約Acoustic風,更能帶出歌詞嗰份誰能明白我嘅堅持同無力感。我想點香港獨立樂隊粉紅A一首《潮濕》,送俾電影結局之後嘅羅穎詩:
「無需講理由,
最重要是你仍然能夠。」
(Need no reason,
The key is, you’re still ready, willing and able.)